看见成都的性格:骨子里的“E城”

admin 30分钟前 1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聚光灯”常常打向那些乐于开放、勇于创新的城市。它们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交汇处,更是人类追逐梦想和实现愿景的重要标的。

拥有开放的心态,敢于突破与创新。这样的特质,放在一座城市身上,那就是妥妥的“E城”(extroverted city)。无独有偶,这恰好都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形容成都的高频词。

成都大运会刚刚过去不久,10月16日至17日又将于成都举行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而紧接其后,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也将召开。

再一翻看成都的国际活动“日程表”,接下来的日程表已是排得“满满当当”。在这其中,不仅有被称作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有羽毛球汤尤杯、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这些国际盛会,不仅是“E城”成都展示开放与创新的重要舞台,更是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寻求产业合作的绝佳据点。

在这里,“E”不仅代表外向(Extroversion),更代表一座城市与外界的紧密互动――关注(Eye)、想象(Envision)与事业心(Enterprise)。

也就是说,E可以是一个动作――关注(Eye)。这种关注,毫无疑问是双向的,让世界看到成都的同时,也能让在成都的人们得以眺望整个世界。

E也可以是一种期望――想象(Envision),幸福感始终贯穿在天府文化之间,美好、丰富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城市的一种符号。

E也可以是一份事业心(Enterprise),在繁荣文化的同时,产业的发展已然拥有蓬勃生机。

Eye(关注):当世界与成都欣然对视

10月9日中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Ben Yalow)到来。这是他第三次踏足这片土地。一下飞机,他就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科幻大会吉祥物“科梦”。他拿着“科梦”喜笑颜开:“太可爱了!非常精致,我很喜欢!”

不仅是本・亚洛,许多国际友人也在成都找到了文化交流和生活体验的新契机。

或是在平日里简单在成都的茶馆中品一杯传统的盖碗茶,感受成都悠然的生活节奏;或是在刚刚过去的“双节”期间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与热闹;或是参加成都举办的各种国际论坛和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运动员等交流,结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

“E城”成都,不仅能让国际友人感受到历史底蕴与现代时尚的城市,其本身也在“注视”世界。

从成都,人们因此得以眺望世界。今年以来,成都已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级的大型活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届金熊猫奖、2023成都・欧洲文化季……

即将召开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是疫情后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会员城市和国内外文化名人、头部企业高管首次聚首蓉城。与此同时,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成都也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0月16日至17日将于成都拉开帷幕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主题即为“创意产业的跨文化合作”。而紧接其后召开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爱好者和创作者,也为中外科幻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再一翻看成都的国际活动“日程表”,接下来的日程表已是排得“满满当当”。在这其中,不仅有被称作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有羽毛球汤尤杯、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

Envision(想象):一种理想中的文化生活

“看拓片和残碑都能看哭”“去了两次!全是人从众?……”“明天撤展,今天又再去看了一次”。

10月8日,历时近4个月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落下帷幕。排队看赵孟

相关文章

看见成都的性格:骨子里的“E城”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聚光灯”常常打向那些乐于开放、勇于创新的城市。它们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

热点资讯 30分钟前 阅读1 评论0

发表评论